「道心、佛心、人心」連載前言
「道心、佛心、人心」是 恩師林中治居士於1996年元月至1997年8月期間,應緣受邀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文英館所做的系列演講,每月舉辦一次,每次二小時(含中場即席問答),前後總計19場,共彙集了數十筆的錄音檔案。此一殊勝的系列專題演講,當年係由少數護持佛法之熱心企業及社會人士所贊助,並有賴諸多師兄姊的奔走、操持,才得以圓滿完成,可惜當年各方協助參與的芳名錄迄今已不復可考,在此仍表達衷心的敬意與謝忱。
「道」,是永恆不變的真理,但是,在基本觀念上,儒、釋、道三家對「道」的闡釋與教育法卻略有所異。儒家主張君子應循「仁義之道」,經過數千年的演變,逐漸構建成以忠恕、三綱五常為核心的行為規範和倫理道德準則,故其中心思想多以「人道」為圭臬。道家標榜「道法自然」,主張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,認為人、道雖本殊途,但人一旦經過道的修持,「人心」與「道心」相合,最終便可臻「天人合一」的境界。而佛家雖亦主張以「人」為本,但強調「道不遠人」,因而有八正道、六度、三業(即身、口、意)清淨、定慧等持、轉識成智等修學要旨。因此,佛家強調「修心」,禪宗三祖僧璨大師《信心銘》有云:「信心不二,不二信心,言語道斷,非去來今」,意即生滅心與不生不滅心其實「不二」。此「一心二門」之旨,即為大乘佛法之綱要,亦為馬鳴菩薩當年造《大乘起信論》之主要思想架構。在此一系列演講中, 恩師林中治居士根據其學佛數十年融會貫通、真修實證的自身體驗,帶領我們了解「道心」、「佛心」、「人心」的內涵與修行法要。「道心」即真心本性、本覺,而「佛心」(佛性)原本人人具足,因此前述二者無須修持,我們要修的其實是「人心」;「佛者覺也」,覺者即菩提,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,在於悟得既有的「菩提自性」(佛性),那個「能悟」的心,即是「佛心」,因此,只要依「佛心」(菩提心)去淨化「人心」,最後證得「道心」,便得解脫(清淨涅槃)。佛法強調「人心」係由「道心」起用,《六祖壇經》有云:「若欲見真道,行正即是道」,南泉普願禪師曰:「平常心是道」,《維摩詰經》亦云:「直心是菩薩道場,直心是淨土」,換言之,當下就是「道」。但是,問題在於我們凡夫眾生往往在「道心」起用的當下起心動念,進而受外境染著,「迷」了「真心」,於是逐漸形成一股力量(習氣、業力),令吾等眾生在六道中生死輪迴。《楞伽經》、《圓覺經》等大乘經典中,皆楬櫫「寂滅名為一心,一心者名如來藏」的道理,我們這個「人心」(生滅心)既是從「道心」(不生不滅心)起用而來,便是同一個生命的功能與作用,因此,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,在於先將那個能悟的「佛心」體會出來,悟到「不二真心」之後,再「依性起修」,將不生不滅的「道心」證悟出來,最終才得以回歸「道心」,也就是我們真實的生命。
此一系列「道心、佛心、人心」文稿資料,擬於2023年孟夏起,以定期方式在【林中治老師的禪與法】專屬網站連載,這些文稿係先經費心初編,將語音檔案紀錄成文字資料之後,再由吾等擔任主編,並邀請鍾淑清女士、李樺溶先生擔任編輯顧問,此外,網站連載相關工作,則仰賴納喜設計工作室方傑生先生的協助,謹此一併致謝!這些連載資料如今得以如實公開分享,實屬不易,值得大家珍惜,惟祈十方大德同修,能藉此共霑林老師佛法正法之法益。
劉尚斌、謝姩枝 謹誌 2023/04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