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坐提要:「七支坐法」
在了解修行「四大法門」之前,首先,我們從最基本的靜坐方法做一些提示。靜坐的重點,可慨分為兩個部份:首先,是身體方面的問題,這個部份比較簡單,雖然說靜坐的方法有近百種之多,我們僅只介紹「七支坐法」,大家學會了之後,打坐時就按照這些要領,不斷的復習,自然慢慢的就會有效果呈現出來。其次,是在心理方面,這個部份相關的道理不僅多而且雜,所以要仔細去了解。
「七支坐法」
所謂「七支坐法」,就是利用身體七個支撐的要點來靜坐。換言之,當我們在打坐時,有七個重點要特別注意:
雙腳盤坐方式
第一個要點是在雙腳。兩隻腳最正確的坐法就是「雙盤坐」,無論是左腳在上、右腳在下,或是右腳在上、左腳在下都可以。當然兩隻腳可以隨意換來換去,這兩種姿勢各有它的宗教名詞,稱為「如意坐」或「金剛坐」,這個暫且不談,但是有一個要領務必要記住,就是腳踝關節的部位,要放在大腿與小腿之間,這是最標準的位置,有些人放得太高或太低,都是屬於習慣問題,也可說是程度問題,當然這種雙盤的坐姿是很不容易做到的。另外一種是「單盤坐」,就是一腳在上、一腳在下,兩隻腳可以隨意換來換去。單盤也有兩種坐法,一種是以腳跟為標準,把它頂到大腿,另外一種則是以腳尖為標準,讓腳尖與膝蓋平,你可以試試看那種坐姿舒適,就選擇那種姿勢來靜坐。兩隻腳要上下換來換去,這一次右腳在上、左腳在下,那麼下一次就是左腳在上、右腳在下,要這樣交互的訓練,換到習慣了,等到氣滿了要通過的時候,身體才不會偏向一邊,現在開始學靜坐,就要養成這個正確的習慣。如果有些人連單盤都還坐不住,那麼還有另一種「散盤」的坐姿,也就是兩隻腳前後放好坐著,一隻腳在前、另一隻腳在後,當然也是一樣要換來換去,這樣坐應該更輕鬆了。
背脊自然放直
盤坐的部份談過了,第二個重點就是在背脊。市面上一般靜坐相關的書,寫到這個部份時,都說「背宜直」,其實這句話是很容易誤導人的。我們看一些生理圖畫的背脊,都是自然直的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?男性跟女性的前胸後脊是不一樣的,男性前胸平,後脊則較彎,女性正好相反,她的背脊骨比男性要直一點,但是前胸反而不平,所以說背脊應該是自然放直。總之,只要打坐時把背脊骨擺好,不要駝著背,也不要故意的挺起來,這樣坐著就可以了。
肩宜平
第三個重點講到肩膀的部位,「肩宜平」,話雖如此,但是幾乎每一個人的肩膀都不平,所以一般做衣服的時候,都要墊肩才會好看。過去我們初學打坐的時候,前面都要擺放一面黑色的玻璃,這樣可以一面調整自己的姿勢,如果肩不平,則稍微抬一下,糾正一下自己的肩膀,現在則沒有這樣講究了,但是我們打坐時,還是要注意「肩宜平」。
手臂自然垂直
第四,兩隻手臂要自然下垂。有很多人在打坐時,兩個手肘提起來,雖然看起來很莊嚴,但這個姿勢是不正確的,不要故意把手肘提起來,手臂要自然下垂,自然放著,不要用力。兩隻手掌在小腹前也是一樣上下放著,但是那一隻手放上面,那一隻手放下面,我們不去管它,而是看你的肩膀那一肩低或是那一肩高來做決定,何況兩隻手也有長短不一,同時也要看你的腳是屬於那一種盤坐法,如果你以雙盤為主,若是左腳在下、右腳在上,那麼這時候就要右手在下、左手在上,這樣兩個肩才會比較平,如果你是左腳在上、右腳在下,那麼雙手就要變成右手在上、左手在下的方式才會比較適當,但總的說來,並沒有一個硬性規定,只要你自己調整坐到身體端正舒適就可以了。兩隻手放好之後,兩個大姆指輕鬆放著、頂住,也叫「掛著」,完全輕鬆而不用力的。換言之,當你把靜坐姿勢擺好了以後,全身上下任何地方都要不用力,千萬不要用一個心去抓住它。
涵胸拔背
第五,講胸部,胸要「涵胸」,靜坐的「涵胸拔背」,跟軍人立正姿勢不一樣,軍人立正姿勢是挺胸收小腹,而我們靜坐卻是涵胸,胸部一點力量都沒有,但是也不能掛在那裡,像老僧入定似的,這樣掛著是不對的,要「涵胸」,同時還要「拔背」,挺拔的拔,背部看起來很有精神才對。
頭宜正
第六,「頭宜正」。什麼是「頭宜正」?最通俗的說法,就是把頭放在脖子上,哈哈哈!這不是白說了嗎?我們的頭本來就在脖子上呀!話雖如此,由於我們平時工作或擺姿勢的時候,都沒有端端正正的把頭放在脖子上,所以在打坐時「頭宜正」,把頭自然的擺好。
閉嘴合牙
第七,「閉嘴合牙,眼收視」。注意!是「合牙」,而不是「咬牙」。打坐的時候,嘴巴不要張開,或許到了某一個程度或在某一個過程時嘴巴會自然張開,但是初學者最好是「閉嘴合牙」,若是有些人牙合不起來也沒有關係,只要注意這個原則就好。「舌要捲」,把舌尖頂在上顎,上顎是指牙根部位,當然這在初期學打坐時沒什麼意義,可是等到你練很久後就有作用了,在道家來講這叫「搭鵲橋」。談到這裏,就不能不提氣脈問題,我們的「督脈」,是從背後尾閭一直上來到「玉枕關」,也就是後腦勺處,然後翻過來到「泥洹宮」,再從額頭往下走。至於「任脈」,則從身體正面下面的「氣海」往上走,經過五臟六腑到喉嚨,氣脈要想再往上走,中間就非靠舌頭不可,當然旁邊也有路,只是中間這一段上不去時,就要靠舌頭把喉嚨口封住,以後當「奇經八脈」都打通時,氣會內斂,自然而然的舌頭就會把喉嚨口封住,當功夫做到「二禪」程度時,就叫做「氣住」,可以不呼吸了,這是要有相當的程度才做得到。所以當我們打坐時,呼吸要自然,千萬不要看了坊間靜坐書上寫呼吸要細長不斷,你就在呼吸上面大作文章,這可是功夫到某一個程度時自然而然的現象,大家剛開始打坐時千萬不要「著相」,不要特別去練呼吸,自然呼吸即可。
閉眼收視
至於「眼睛」這個部位也有很多道理。按傳統靜坐書上說,「眼睛垂簾三分目」,也就是說眼睛只開十分之三,同時眼睛看前面三尺地方,書裡面還加上註解,「眼觀鼻、鼻觀心」,我告訴大家,如果你貿然照著這樣修的話,會得高血壓、會中風的。我們不要採用這種方式,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,我們眼睛視力平時用的太多了,畢竟這個花花世界好看的東西太多,我們整天都在用眼睛,所以趁著打坐的時候,把眼睛閉起來,「閉眼收視」,「閉眼」容易,「收視」難。什麼叫「收視」?就是把眼睛的視力都收起來,不用它,大家以為眼睛閉起來,就不會看東西了,其實不然,因為還在看眼皮,還在用眼力,大家要慢慢訓練,訓練到眼皮都不看,根本沒有眼睛這個官能,要把眼睛忘掉才可以。
後腦後靠,收下巴
最後再提醒大家,最重要的還是在頭部位置,雖然我們都懂得「頭宜正」,但一般人在打坐時沒有弄清楚,一坐下後,頭部雖然擺在脖子上了,姿勢似乎擺正了,但卻沒發現後頸的這條筋是直的,這裏面的毛病很大,現在先不講其中的道理,只告訴大家該怎麼坐:後腦要稍微往後靠,注意要收下巴,壓住兩條大動脈,從側面看起來,頭好像有一點點往脖子裡縮。「七支坐法」就是這樣子坐,我再重覆提醒一次,你把「七支坐法」練好了,這時候後腦往後靠最重要,全身通通放輕鬆,但並不是將身子垮下來,而是內心一點都不用力量,這一點很不容易做到喔!
至於「七支坐法」的姿勢究竟正確與否,則要靠自己慢慢去體會。每一個人靜坐的程度不一,有的人坐上一、兩個鐘頭都沒有問題,但有些人可能坐不住,如果坐不住了,千萬不要勉強,就把腿放下來,如果連腿放鬆了,也還受不了,就站起來活動一下,不用客氣!靜坐時千萬不要壓抑,不然兩條腿會受傷的,也會產生排斥心理,或許以後就不敢打坐了,反而產生反效果。